為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本網站使用Cookie分析和其它追蹤。當您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Cookie技術支援。若您不同意Cookie的存取,可透過瀏覽器的設定選擇拒絕接受Cookie。
更多資訊請參閱《公職王會員服務條款暨隱私權聲明》。
線上客服

112地方特考四等文化行政心得 - 蔡○毓(彰投區第1名)

考取學員

蔡○毓

經歷/事蹟
彰投區第1名

熱度:4785

一、報考動機:

其實在備考的時候,為了避免影響心情,我習慣不看太多別人的上榜心得。但某次低潮時整理書堆,偶然間翻到一篇上榜學姊寫的建議,她寫得很切合考試需要,又讓人會心一笑,瞬間掃去我的陰霾,才開始覺得或許遇到瓶頸時看看別人的經驗也不錯。之前被人幫助過的經驗,讓我也想要回饋給志光的學弟妹。我自認不算頂聰明,也沒有特別努力,更沒有訂定漂亮的讀書計畫,但這些年下來也累積了一些關於文化行政這科的小心得,希望分享出來可以幫助到需要的人。

二、準備過程:

首先,剛開始我很用力地在準備專業科目,忽略了共同科目,到後來才發現共同科目也很重要。頭幾次考試的時候,因小看了國文作文,覺得應該像高中時那樣學的只寫四段就好,後來才知道把篇幅拉長到六段才讓分數比較好看。只要下筆之前打好大綱,拉長篇幅,憑我這樣一般水準,辭能達義的文筆,都還能維持住一定分數,這樣就會差不多能跟專業科目的分數打平,不會拖垮成績。
法學看起來很硬,但我覺得學好法學對自己的幫助真的很大。因為我法律相關的知識真的很弱,所以法學緒論我聽過三遍,憲法也聽過兩遍,才比較理解老師上課的內容。雖然法學知識範圍很大,只要有讀起來能夠拉的分數可以很多,真的不要放掉,而讓共同科目拖垮平均成績。
另外,我覺得讀法學緒論也是在學習「讀一部法律的方法」,畢竟其他專業科目(例如文化行政與政策分析、文化資產概論與法規)其中都有法律條文,如果從法學緒論這邊學到了方法,發現法律的特定架構與寫作方式,在看其他法律的時候就會有一定的底子,可以比較容易看懂法條內容所敘述的涵義,甚至遇到老師沒教過的法律,也不怕自己去查法規資料庫會看不懂了。
學英文的方法很多,每個人適合的都不一樣,像我比較不喜歡死板的學習方式,就覺得讀英文雜誌比較適合我。坊間有很多英文學習雜誌,可以挑自己喜歡的、能力相符的來閱讀,既可以學習英文,也可以閱讀文章增廣見聞,比較有趣。

三、補習班資源的好處:

補習班的資源,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就放心去使用它吧!每個月定期的申論題批改,我都會盡量寫。但也不用給自己太多壓力,其實我也沒有認真到每個月、每一科都寫。只要寫完題目有老師改,對考生來說一定是有幫助的。就算遇到不會的題目,也可以自行查資料,構思作答方式;也可以看看佳作,學習他人的優點。
另外我也認為申論實戰測驗很重要,我自己平常是沒有另外練習計時寫考古題,而申論實戰測驗就是一種計時寫題目的練習,可以幫助我培養分配各題時間的感覺。並且老師批改完給的建議都很有建設性,會比較知道自己哪邊不足,可以怎麼改進。

四、讀書方法分享:

不要怕沒準備好就不敢去考試。高普考缺考的人很多,想想光是在那邊坐滿兩天/三天,就能贏過那些缺考或是中途放棄的人,讓我覺得真的是有坐有保佑。雖然不免讓人覺得有點「精神勝利法」,但在考試時這樣想會穩定軍心。另外,對我來說並不只有正式考試那兩三天是考試,而是從前一天的移動、住宿,甚至到更早之前的尋找住宿地點等都是考試的一環。適應不熟悉的環境也很重要,像我無論如何都無法適應外面床鋪,就要適應在幾乎沒睡的極差狀態下正常考試。甚至包含考場作息、考試動線、身邊考生會有的反應,小至如何折答案卷這樣的事……對我來說都是可能影響考場表現的變因之一,要讓自己盡快去熟悉。這些環節沒實際操演過一次其實很難體會其中眉角,所以我的做法是「就算沒準備好還是去考試」,直接把自己丟到那個環境裡用身體去適應考試的氛圍,盡量累積考場經驗。
我偏好的讀書方法,除了去補習班聽老師上課、回來複習課本,更注重對知識的連結以及活用。
我讀書的時候不會把每個科目單獨分開看,而是會把每個科目互相關聯。例如讀世界文化史的時候,就會想到某個藝術風格是發生在這個時空背景之下。我覺得這樣的記憶方式可以讓我記得更久,而不是單純死背課本;常做互相關聯的動作,也同時是在複習,如果有想不起來的細節,就回去翻那科的課本。
雖然考試會有一些基本題,但也很容易出沒看過的題目。這時候上課以外累積的知識就會派上用場,遇到不熟的地方,或許就能憑著這些知識寫出一點東西。我在讀教材以外的時候,偶爾會看報紙、網路文章,遇到和考試相關的報導、社論,會拍照、截圖起來,類似做剪報。我也喜歡去美術館、博物館看展覽,覺得多去外面看看對文化行政這科的準備蠻重要的。

五、心路歷程:

蠻推薦大家去看展的!看展除了累積知識,也是在培養興趣,順便作夢。
看的展不一定要跟學過的東西有關,但有學過文化行政的科目再來看展,一定跟沒學過的人看展有不同體會,例如我們可以試著想想,如果我是規劃活動的人,動線會這樣安排嗎?內容這樣設計能引起觀眾的興趣嗎?這些都是一般觀展者很少去思考的,也是文化行政官員可能要做的工作。如果展覽內容剛好是學過的知識,就等於在幫自己複習,可以順便考考自己有沒有哪裡沒記熟。而且多看展培養興趣也會增加自己對這科的熱情,就是一種「啊原來我考上之後會做這個嗎?感覺很有趣餒!」、「欸我學這些東西將來是真的會用到喔!」的感覺,準備考試到迷茫的時候會更有動力。
看完展回家,想到之後或許能在這樣氣派漂亮又有冷氣的美術館、博物館裡面工作,就好像又多了一點讀書的動力。說來好笑,但真的很有用,我每次看完展回家,想到「我以後也想在這個地方工作」,動力滿滿繼續努力!
在準備的時候我也遇過蠻多瓶頸。動力跟熱情是會消磨的,要找到能適時激勵自己的方式。例如我會出去走走,約朋友看展、吃飯、聊聊天。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每次跟朋友吃完飯之後,我就會覺得有美食可吃、有朋友能聊天真好,瞬間充滿了動力,非常之有效。不想讀書的時候,我會轉換讀書地點,到另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圖書館也好,咖啡廳也罷,看看別人都在做什麼,找找從沒去過的新奇小店,為相較之下單調的備考生活增添情趣,有時候換個環境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大概是這樣,其實還有很多更細部的心得,就不一一贅述了。祝福大家都能找到未來的方向,金榜題名!

類科介紹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