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普考一般民政心得 - 曾○雯
一、基本背景與投考動機
大學畢業後,曾擔任學校學術單位的行政助理、農業相關產業的行政人員、也曾經到澳洲打工渡假,甚至為了要取的一般企業所要求的TOEIC門檻,不惜砸許多費用到菲律賓學習英文,也曾經到柬埔寨海外短期工作。後來疫情爆發後,回台灣後與朋友一起創業,但是收入極不穩定,又加上已適逢而立之年,在經過幾番思考後,發現這不是我想追求的生活,因此在家人的鼓勵下,興起報考國家考試的動機。
二、選擇學儒的原因
剛從外地搬回屏東時,在準備選擇補習班的時候,有上網蒐尋各大公職補習班的資料,也詢問身邊考上朋友的意見,他們紛紛推薦學儒,因此我抱著我許多的想法及我所搜尋到的資料,來補習班諮詢並報名考試。
三、當初報名課程
因為我怕我自制力不佳,會影響準備考試的進度,所以我選擇面授。面授的好處,是可以面對面跟老師上課、跟老師課堂上互動之外,最重要的是下課後能把問題拿去問老師,老師也很熱心回答同學的問題。另外在面授也會認識報考其他不同類科或跟你同類科的同學,也能找到一起讀書討論問題的夥伴。
四、補習班的資源
我參加的是考取班的課程。課程是準備國考最重要的基礎,按照補習班所安排的課程跟課,循序漸進培養對考試科目的熟悉度。在第一年上完所有的課程後,還是有很多觀念是處於朦朧的地帶,無法全部完全理解並吸收至腦海中,而在第二年課程,憑藉著第一年的基礎,加上老師不斷補充時事及新修法,許多卡住的觀念瞬間就通了。
去年參加完普考,成績揭曉時,發現自己的申論題和作文真的慘不忍睹,我拿著我的成績單請老師幫我健檢,他強烈我建議一定要將作文和申論題分數拉高,因此今年告訴自己,就給自己十週參加特訓班,讓自己奮力一搏的機會。
雖然特訓班是需要額外付費,但藉由特訓班早上及下午的考試,及3次的模擬考試,讓自己不再害怕寫申論題,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寫出答案,而班內的同學都有著要一起上榜的革命情感,同學們也會對不懂或不會的問題,互相討論,解答我對問題的疑惑。
關懷講座通常會在考試前一個月舉行,老師會針對近期的考試來分析考點在哪,並補充時事新聞、新的憲判字、新修法等等,可能會帶入題型中,避免在考場上被突襲。另外參加全真模擬考,可以知道自己和其他人差異在哪,並針對自己的弱科來補強。
五、準備經過
1.國文:
從112年開始,廢除公文的考試,因此作文分數的比例提高許多,我從近3年的歷屆試題觀察抒情文題型有逐漸提高,所以我平時會看一些報章雜誌、短篇勵志散文、別人的作文寫作,另外多背名言佳句,可以避免在場上詞窮而以致於篇幅太少。測驗題的部分,多做歷屆試題,培養語感及邏輯推敲,才能選出正確的選項。
2.憲法、法學緒論及英文:
首先,憲法拿分一定要掌握住,老師的版書可以一目了然憲法的整體架構,而法緒因範圍非常的廣泛,我對民法及刑法很不熟練,因此最基本的題型一定要把握住,多做歷屆試題和把錯題整理成筆記,可以讓自己快速在考場上快速複習。另外英文的部分,多做歷屆試題、看報紙的每日英文一小篇,將常出現的單字整理筆記,多寫幾次讓自己對單字有印象。
3.政治學:
這科真的是大魔王,也是我花最多時間準備。儘管老師在課堂上講解能聽得懂,但是真正要寫申論題卻不知道如何下筆,也爬文許多其他人準備方式,甚至跟上榜生要他們的筆記來參考,但效果不彰。最後我發現還是要回歸原本課本及搭配老師的筆記架構,才能將所有觀念串在一起,變成自己的東西。
4.地方自治:
一定要熟讀地方制度法,因為申論題和選擇題有80%都從裡面命題,並搭配財劃法、地方稅法通則及其他相關法規。堅持一本書主義,我只讀陳季凡的地方政府與自治秒速記憶3次以上,讓自已知道申論題該如何下筆。
5.行政法:
以普考來說,行政法考得滿細,而行政法並沒有專門一個法典,是散落在各個法規中,因此我把行政程序法、行政強制法、行政罰法、訴願法,全部印出來,在各法條畫關鍵字、空白處補充筆記並讀熟,另外搭配老師的板書及多做歷屆試題及行政法百分百,增加自己對題型及考點熟練度。
6.行政學:
這門科目也是範圍滿廣的,包含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政治學、地方自治及其他法規等等,除了做歷屆試題,也將行政學百分百做了2次以上。
六、感謝的對象
在準備的國家考試,各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旁人無法理解。真的很感謝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父親,不論我做任何的決定,都無條件支持著,每當我遇到低潮,總是陪我訴說心情及開導。另外也很感謝在補習班認識的戰友們及特訓班的同學,雖然最後大家沒有一起上榜,但在備考期間大家一起聊天吃飯、討論問題,讓自己覺得不是一個人孤軍奮戰。
七、鼓勵
「A Rough Road Leads to The Stars」(譯:顛簸路途,終抵繁星),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也一直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在準備考試期間,我常爬文看其他人的上榜心得,並把覺得可以勉勵自己的話一一寫下來,貼在書桌前,告訴自己也行。因此想告訴學弟妹,一定要相信自己有著上榜的決心,擁有正能量的信念,成功就在不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