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本網站使用Cookie分析和其它追蹤。當您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Cookie技術支援。若您不同意Cookie的存取,可透過瀏覽器的設定選擇拒絕接受Cookie。
更多資訊請參閱《公職王會員服務條款暨隱私權聲明》。
線上客服

110高普考農業技術心得 - 曾○儒(高考第1名)

考取學員

曾○儒

經歷/事蹟
高考第1名

熱度:249

本身畢業於台灣大學農藝系,農業技術算是本科的領域,當初會選擇國考一部分原因是研究所的申請並不如預期順利,另外一部分也是因為有詢問過碩班的前輩後續發展,比較後覺得若能考上高考相對於讀完研究所再出來求職的待遇是相對不差的,因此準備的重心就朝向國考。

選擇函授原因

一般如果是本科的學生常會聽到建議說回去複習以前的上課講義就大致可以了,本身是覺得在大學期間確實有部分的科目上課內容是有切合到考試範圍的,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是當初沒有涉及的,因此在寫考古題時會花費大把時間都在查詢資料,而補習班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函授本身能夠不限制你的上課時間,教材也能夠整理出近十多年的考題範圍,而省去查資料的時間,就能夠讓你騰出更多的時間去複習考題範圍。

準備歷程

(一)11月-1月

準備的一開始是先大略掃過一次考古題會考的範圍,之後開始將相關課本先讀完第一次後,試著用剛看完的印象去寫考古題的答案,一開始這段時間會是最難熬的階段,會抓不到方向也是很正常的,但第一次練習還是要盡力寫出目前學到所有知識,並讓慢慢瞭解自己念書的節奏。

(二)2月-4月

這段時間開始第二次的複習,有了寫完一次考古題的經驗後,在複習的時候要將當初沒有寫出的部分開始補齊,並開始著手將前一次寫的答案加以修改,此時會開始對於答案的範圍有一定的認識,也逐漸靜下心來準備考試。

(三)5月-7月

一般而言這段時間會是考試前衝刺的時間點,今年由於有延期考試因此有後續的時間。這段時間會進行最後的第三次複習跟修改自己寫的考古題答案,個人是會較著重在記憶類的考題,不論是大小觀念都會盡可能的熟記。

(四)8月-10月

這段時間是延期考試後多出來的時間,除了再複習一次之外也可以利用多餘的時間將近年來的農業資訊掃過一遍。

考取經驗與準備建議

(一)共同科目

共同科目的占比並不高,但範圍又極大,準備上要抓住重要部分,且不宜花費過多時間,共同科目包含了作文、公文、測驗、憲法、法緒、英文,個人比較著重在作文、公文以及憲法的部分。國文的作文需切記的是不要離題,這個是扣分很大的一個關鍵點,在書寫之前訂立架構的時候就要確認首尾要有對應題目,公文則是偏向記憶跟轉化題目的一個部分,就算是作文不拿手的人也能夠靠著練習逐漸掌握技巧拿分,測驗則偏向文意理解較不需特別準備。另外一部分是憲法、法緒和英文,憲法的範圍相較於法緒是小非常多的,讀熟常考釋字跟題目是有著相對高的效益,法緒跟英文因範圍過大個人是僅在考前有事前練習考古題,時間著重在上述其他部分。

(二)試驗設計

試驗設計是相對好拿分的項目,這科的範圍並非很大,較偏向理解的科目,雖然一開始對於不熟的分析方法會感到陌生,但慢慢理解後反而會變成得分利器,花費的時間也較少。準備時需清楚每個題目所需要的檢定是甚麼,又為什麼要進行這個分析,因為不論你後續寫出來的分析多完美,方向錯了整題都會沒有分數,確定了分析方式之後,後續的分析是相對簡單的,多半都有例子能夠借鑑,另外考題也常分開來考每個分析的意義,在準備的時候也須熟記試驗的基本假設,符號意義以及部分名詞的解釋。

(三)作物學

作物學是範圍最大的一科,準備方法除了田間管理技術外,也要熟讀作物本身的相關資訊。可先粗略分成糧食作物、特用作物(纖維、油料等)、藥用作物、香料作物,其中各類再分下去,如糧食大約會分成水稻、小麥、玉米、甘藷等,準備的時候會先將考古題中常考的作物先挑出來,最常考的糧食作物、茶等會將其學名、氣候、土宜、栽培方式、施肥方法、收穫方式及品質鑑定方法都背誦起來,藥用作物、保健植物等則會著重在學名、利用部位、利用方法、有效成分、收穫後處理及栽培和收穫時間。準備完上述的部分後,也須注意近年來出現的新品種,品種特點都需要一一去瞭解。

(四)作物生理學

 大學時期是有修過相關課程的,但上課主要是以英文的形式出現,對於申論的時候若要對照中文意思會有可能出現自己誤判的部分,後來主要是選定自己認為最合適的中文課本詳讀,在書寫的時候還是要去注意到每個章節的大觀念,再在大觀念下面補充有關的細項,生理學本身不外乎植物營養、水分攝取、光合及呼吸作用、逆境考得最多,生化代謝的途徑我較建議先背完大致的途徑後再試自身能力所及補充細項,寫完考古題的答案後也要時刻審視之前寫的答案是否有不通順的地方,並補上新看到的觀念,我自身在考前有將選定的課本從第一頁至最後一頁幾乎每個字都背起來,但在論述時還是要注意到要結合各個章節的觀念,盡可能地補充任何有關係的知識,這科是準備時間最長的科目,加倍甚至三倍於其他科目,最後拿到70分,是一個收穫跟付出的比值較為低的科目,但還是不可忽視。

(五)作物育種學

育種學算是較為難拿分的部分,相對於其他考試高考的題目會較活,會先著重在理解各個作物的授粉特性,育種方法,不親合/不育/不稔性及各種育種方式,論述的時候先掌握好自身已讀過的知識先寫出來並補充一些相關的就能拿到一定的分數,選擇要回答的育種方法的時候要考慮到作物本身的特性及各個育種方法的適用範圍及能得到的效益,把握住能把握住的部分。而近年考題也會比較傾向考向分子育種,分子輔助育種、分子編輯、GWAS、RNAi都需詳讀,並可以參考一些品種使用到上述方法的流程加深印象,如CRISPR/Cas9、TILLING等都有可能出現在考題,另外若要再取得一些分數的話常見到的一些細胞內相關名詞也可以去瞭解其意義,如NORs、NHEJ、siRNA、Heterochromatin等,本身是覺得考題有在變難的趨勢,但準備的大方向還是要著重在基礎會較為恰當。

(六)土壤學

土壤學是較能把握的分數,內容也較為少,寫答案時較能夠確定自己寫的是正確與否,大致可以分為土壤生成、土壤分類、土壤物理、土壤化學、土壤汙染等,土壤學的分數大多著重在記憶類,近年來增加的部份很少,在寫考古題的時候會看到題目問到某個土壤特性、土壤分類的時候,就回頭將相關的所有類別一同整理出來,久而久之就會慢慢熟悉。

(七)作物生產概論

生產概論嚴格來說不算是一門分開的科目,它是將上述所有的科目綜合起來,準備的時候多半會以其他科目為主,最後在熟讀其他科目後,生產概論基本上也準備完了,另外也須注意近年來的農業趨勢,如精準農業、循環農業、韌性農業、友善農業等等的相關資訊,而非單純注重教科書的範圍。

總結

國考準備是一段頗漫長的旅程,在一開始常常會找不到方向,練習考古題也會不知道如何下手,每次寫完答案都會感到哪裡有不足的地方,這些都很正常,很多時候答案不會只出現在一個章節,甚至不只出現在單一科目的教材中,在你又一遍的讀完課本的範圍之後再回去審視自己的答案,就會知道哪裡需要補上。我自身在考前約半年是維持7點半起床,12點睡覺,中午晚上各休息1小時,並運動半小時,其餘時間都在看書和寫考古題,週日會稍微和同學一起玩電動休閒,但大約也會讀8至10個小時的生活,其中運動對於國考這種長期讀書是非常必要的,像我自己如果當天突然懶惰沒有去運動,晚上的讀書效率都會變得很低落,準備考試的效率是遠比時間長度重要的。

準備的過程中是很難會突然發現自己的進步的,但你會發現到在你第二遍或是第三遍寫考古題的時候,你能夠開始迅速確認到答案能夠在哪個章節找到甚至直接寫出來,那種成就感是非常巨大的。

另外國考和以前任何一場遇到的考試差異最大的地方,是在於準備的時間,就學時期的考試大多是被段考的壓力追著跑的,回想大一大二時教授也常出多到不可理喻的考試範圍,但在國考中,範圍是早已確定也不會變動太多的,你要做的事就是用長達半年一年的時間慢慢的消化,時間絕對是充足的,而能否堅持下去則決定著你能否達到終點,並祝大家能金榜題名。

類科介紹
X